最近剛入學在職專班
到了期末了,又因為是在職專班本來就是為了社會人士而辦學的
因此期中考無預警,期末考也感覺不會有問題,總之不太會被當
但是心中就是一直想換專業
對了我今年30歲
有好幾年機械相關工程師經驗,公司都有上市~
念這個書也是當初我自己選
但是我現在心裡一大堆疑問,想換專業~~~
前些日子,流行一個台灣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後來想想大部分人不都是如此嗎?
人生每分每秒都不一樣,各種情況層出不窮,哪個人不是一直在嘗試並教育自己
而且人都是互相,父母會要求子女,而子女也會要求父母回饋
這不關孝順或其他道德文化,而是上古自來的演化
我統稱為自然
這也是為何補習班會那麼多的原因,因為付錢請人花心思花時間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比較簡單
更不用說孩子成績不好時,將全部過錯推到補習班和孩子身上是家常便飯
為何會這樣呢?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看就好
我都好幾年工程師經驗了,也30歲了
結果出了社會我對自己的人生還是多疑惑和困難
而且每個都要想辦法解決
比如說:在科學園區當工程師容易找到工作,薪水也還行,買屋貸款也相對比較有優勢
但是就是很重學歷
即使心裡想著以後要創業,或是現在就開始準備創業,付出與回報還真的不見得比知名上市公司工程師好多少,(做生意不管是成功率還是回報和付出,都是不可知)
老路雖然受入比較固定比較死,但是至少是千千萬萬人都驗證過走過的道路,最直接也是成功率最高
而我為何要選了專業還要換專業,
換了專業學分不一定能全抵
我很疑惑
一直懷疑自己,
我念碩士只想念自己有興趣的
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
都31歲了,出社會那麼多年,卻連小小一個念書都會懷疑
更何況那些學歷本來就低的父母,他們幫自己寶貝選專業時也是憑自己所見所聞罷了
準嗎?
不一定
那好還是不好?
不知道
唯一能確定的是每個人選擇一件是然後甚至做好一件事都是其來有自
因此選擇人生道路才會不停嘗試,這沒啥不好,人生本來就會體驗過程:但是事實上也不好,因為花太多時間青春在嘗試上
或許2000年前孔子早就告訴我們解決此問題的表層方法了
子曰:富而可及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若不可求從吾所好.
但是這也只是表象,因為人會一直變,隨著大環境而變,
因此想知道甚麼才是人生真正的依歸,還是必須不停嘗試
因為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人類知道的太多,選擇也是
我想這就是道,就是自然吧